1604章:树大招风(1 / 2)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1146 字 18天前

李善长眉头微微一跳:“礼部尚书陶凯,他来干什么?莫非,莫非是出事了?“

李善长心头迅速的跳了几下,随即摇了摇头,自言自语的道:“今时今日我李善长皇恩浩荡,还能出什么事?“

排除了这种可能,他迅速平息了气息,对着门外头也不抬地吩咐道:“先让他在客厅稍候片刻,我一会儿便出来!“

“存义已经安排了!“门外李存义应了声,并没有立即走开,而是低声道:“大哥,这陶凯一再受到皇帝的重用,恩宠也无以复加,年纪轻轻就做了一礼部尚书,他与大哥关系虽不错,可舍弟在朝上,听说许多官员对他多有不满,仗着自己的才华与陛下对他才华的赏识,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这样的一个人,大哥与他相间,舍弟担心与大哥的声名有损啊,如今大哥刚刚被陛下进封为韩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参军国事,岁禄四千石,子孙世世勿绝,赐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地位超然,加上身居相位,可谓是位极人臣,自古再没有比大哥更为显赫的身份了,这样的身份,必然令满朝文武百官为之侧目,少有不慎,可就是万劫不复之地?

“这陶凯为人虽姿性过人,才高学博,识见卓远,为文千言立就,可也是声名狼藉之辈,此时前来,愚弟担心,只怕是别有用意啊——?“

书房内,李善长一言不发,眯着双眼凝听。

李存义为人虽有些鲁莽,却也不蠢,知道以眼下李善长的地位,迟早是树大招风,怕兄长一时头脑发热,干了错事,见李善长没应声,继续说道:“愚弟以为,大哥如今不宜得罪了陶凯,可是也不应相随太近,可如今大哥要是了见了这陶凯,闻风而动的百官虽不敢数些什么,但那些有取代大哥的人大有人在,愚弟担心,大哥因为了一个陶凯而得罪了更多的人,所谓明枪暗箭,防不胜防,愚弟请兄长——?”

李善长轻轻一笑,站了起身来,走出了房门,捋须看了李存义一眼,摇头一笑道:“存义啊,你啊,眼光还差得很啊,你可知这陶凯的来历?“

李存义一愣,这陶凯的是什么来历,他的确不得而知,听李善长这么一问,楞了一下,竟说不出话来。

李善长淡然一笑,跟着轻轻叹了声,道:“这陶凯字中立,临海县(今临海市)人。元至正间中乡试,任江西永丰县教谕。文字交游广,颇负盛名,此人只求学名,不求官名,亦非常难得的。当时,凯撰写的《政绩录》、《四库全书存目》,尝主杭州施氏家塾,明太祖闻名造访,求筹进取策,曰“群雄所据地,未可与争,元虽有地,政衰民怨,是空地耳,取之易也”,太祖奇之,谓凯曰:“会有重遇日。”时后,洪武元年,明太祖遣官奉书,送陶凯之故里,劝他进京当官,他不愿入仕,即离家远走,游学湖海,期限已到,仍不回来。激起明太祖大怒,再发谕旨,“陶凯不应诏,可取族人首级回”,得知谕旨下达的消息,陶氏族人,人人大惧,派人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陶凯,陶凯经三思熟虑。他说,不遵谕旨,陶氏百姓必遭殃祸害,造成生灵涂炭,闯下天大的罪。为使全族免于满门抄斩。他不得不下决心,应诏进京。

陶凯进京后,即令他修《元史》,成书后,授以翰林应奉,纂编《大明集礼》,后做了大本堂老师,教授王子楚王。到今日,他被封为礼部尚书,陛下为了他笼络他,在乾清宫左边建奉先殿,制定军礼及品官坟莹之制,《明史》修编,又制乡饮酒礼,采用周官《仪礼》及唐、宋之制,参定其仪,陛下如此重视此人,此人还是个简单的人么?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我刚刚被封为六公之首,地位超然,这样的一颗大树,自然有不少人来投靠,不过我没想到陶凯回来,这让你好生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