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4章:识文断字(1 / 2)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1283 字 18天前

朱元璋虽不是书香世家出生,在这个动乱的年代,自是没机会读书写字,能识文断字还是他在做了义军统帅之后,开始着手学习,那时候他已经将近而立之年,但他相信大器晚成,坚持读书,从不间断,又常常与李善长,刘伯温,朱升、宋濂一帮文人讲经论史,列坐赋诗。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他不仅知书识礼,而且还能写诗作赋、评点诗词的好坏,意境长远,这些年他也写了不少诗词,初始他怕人笑话不敢给众人看,直到前些时日,他因为观看新建的吴王宫殿,率领文武百官赶往燕子矶,这燕子矶在北郊江畔,因三面悬绝,远眺似石燕掠江,因此得名。燕子矶总扼大江,地势险要,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被世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黄昏时分,夕霞满天,江流滚滚,印照赤壁,呈现出“燕矶夕照”的美景,是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

那一日,群臣很和睦,气氛极为融洽,期间李善长提议,以燕子矶为名,来一个比试,众人多是饱读诗书之士。很快把所见心得一一咏出,唯独身为主帅的他没有吟诗,在百官的翘首期待中,朱元璋不好冷了场,思索了片刻,便吟道:燕子矶兮一秤砣。大臣们听后都相互望望,心想怎么这么俗,这也算诗?朱元璋看到大臣们的表情,然后又胸有成竹,不紧不慢地问大臣们:‘长虹作竿又如何?’接着,朱元璋解释,既有称有杆,那么钩在哪呢?这时,朱元璋一指天边的弯月:‘天边弯月是挂钩’。朱元璋的头三句,已经完成了铺垫,朱元璋要借助这铺垫开始“兴”了,于是,朱元璋高歌道:‘称我江山有几多!’朱元璋此一句出,百官哗然,各各翘起大拇指,赞叹不绝。便是才学如刘伯温,宋濂之辈,也说此诗作得巧妙,解得深邃,尤把江山称为己物,出语更是不凡,非有大气魄的人不能吟唱。

当晚朱元璋很高兴,趁着兴致又吟唱了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四句,无不赢得一片赞扬声,自这以后,朱元璋算是大着胆子吟诗作对了,还别说,这些年他的诗词还真长进不少,赢得了不少赞誉之声。着实让他欢喜了一番,越发喜爱写诗了。

提起了御笔,稍微一凝神,御笔刷刷刷写下了几句:望西南隐隐神坛,独跨征车,信步登山。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一尘不染,浮生九还,客中有僧舍三间,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拂晓行军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朱元璋诵读了几遍,对于这首自己还算满意的诗词微微点了点头,方才搁下了御笔,从怀中摸出了自己的印章,按了上去,写有诗篇的纸张上落下了朱元璋的大名。

这时,有宫女送来了一些切好绿豆糕放在了一旁的茶几上,随后提来了一壶西湖龙井,朱元璋喝不惯珍贵名茶,唯独对这西湖龙井极为喜爱,前两年也不知道宁国知县胡惟庸从哪里弄到手的,托人送到了吴王府,朱元璋按照平泡茶章法亲自泡了一壶喝了后,极为喜爱,自后喝茶就喝西湖龙井了。

宫女放下茶壶,不声不响地转身就走,并不如何去惊动这个在她们心目中不怒而威的主人,他的种种事迹,早已在街头巷尾传遍了,这些宫女不论是道听途说,还是一番打探,都这个叫花子出生,却拥有了半个江南的主人,心生仰慕之情,恨不得能听他亲口说说才好。

但这主人并不是故事里流传的那些千古明君那般平易近人,相反极难以靠近,浑身散发的杀气,让人心中害怕,尤其是那一双三角的眼神,杀气腾腾之时,让人不寒而栗。

宫女太监们对这个主人心中既充满了敬畏,同时也害怕到了极点,所以她们从不去与朱元璋套近乎,宁愿远远地看上几眼,也不想去惊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