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见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的官员话还没说上几句就开始充满了浓重的火药味儿,李宏宇的心中不由得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看来一场争吵将不可避免。
果然,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印证了李宏宇的猜测,大殿上的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的官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从他是否去朝鲜的事情上很快就牵连了双方昔日的恩怨,现场的局势逐渐变得混乱了起来。
天启帝冷冷地端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面无表情地望着那些不顾风度犹如菜场小贩般争吵的齐楚浙三党和东林党的官员,此时那些官员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斯文扫地,谁能想到这些饱读诗书的朝廷命官们会形象全无地吵架?
“李爱卿,你如何看待此事?”眼见现场的争吵越来越激烈,有一些情绪激动的官员甚至开始出现推搡,天启帝暗中无奈地摇了摇头,沉声问向了立在殿下队列前方的李宏宇。
说起来也可笑,李宏宇这个当事人还尚未开口,其余的人就已经因为他是否前去朝鲜的事情炒成了一团,至于李宏宇去还是不去天启帝自然要征求他的意见。
听闻此言,喧闹的大殿立刻安静了下来,人们纷纷关切地望向了李宏宇,想要知道他的想法,将对天启帝产生重要影响。
“启禀皇上,如今关外战局陷入僵持之中,臣觉得如果能另外开辟一条战线的话对我关外官军大有裨益。”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宏宇沉吟了一下后不动声色地回答,他只是阐明了自己对关外战局的看法,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否去朝鲜。
实际上,李宏宇的这个回答已经婉拒前往朝鲜,否则不会把话说得如此委婉,按理说他应该去朝鲜助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臂之力,分担两人肩上的压力。
可话又说回来了,李宏宇终归是楚党的人,如今齐楚浙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已经到了紧要时刻他岂能这个时候选择离开?
不过,李宏宇身为大明辅臣岂能拒绝为国出力的机会,况且关外的战局对大明并不利,他要是直接拒绝前去朝鲜的话,一旦明军在辽西战败,难免有人会把他今日的拒绝联系起来。
因此,李宏宇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想法,既给了齐楚浙三党一个交代,同时又让外人无法说闲话,毕竟他并没有明确拒绝此事。
听了李宏宇的话后,齐楚浙三党的官员们纷纷松了一口气,他们真怕李宏宇答应去朝鲜,李宏宇一走的话他们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皇上,李大学士所言甚是,关外战局至关重要,为了剿灭歼灭应该在朝鲜开辟出一个新的战场,使得建奴腹背受敌,尽快了结战事,与民休息。”
这时,一名东林党的官员高声向天启帝启奏道,“臣认为,此事事关我大明国运与百姓安康,前去朝鲜之人选非李大学士不可。”
“臣等附议!”东林党的官员闻言纷纷表示赞同,他们自然想要把李宏宇打发走,这样的话就能全力对付齐楚浙三党的人。
“皇上,李大学士刚刚回京,身心俱疲,此时理应休养岂能再度操劳?”齐楚浙三党的官员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一名浙党的官员连忙高声反对。
“请皇上另觅他人!”此言一出,齐楚浙三党的人顿时连连附和,他们岂能让东林党的人如意了?
“皇上,现在乃我辽东明军与建奴在关外决战时刻,不容有失,臣觉得除了李大学士外无人能担起前往朝鲜的重任。”
眼见齐楚浙三党和东林党的人要再度爆发争吵,先前那名提出李宏宇前往朝鲜开辟对建奴新战场的山西道监察御史高声启奏,“李大学士确实劳累,但建奴乃我大明的心腹大患,臣相信李大学士一定会乐于为国效力,为君尽忠,为百姓谋福!”
“皇上,李大学士毕竟是我大明的辅臣,国之重臣,因此臣奏请让右春坊赵大学士辅佐李大学士,两位大学士乃少年俊才,我大明未来的中流砥柱,有二人前往朝鲜,建奴被剿灭将指日可待!”
说着,那名山西道监察御史语峰一转,郑重其事地提出了一个解决缓解李宏宇公务重任的办法,把矛头对准了赵欣。
轰的一声,大殿上顿时一阵骚动,包括东林党的官员在内,现场的文武众臣们谁都没有想到那么那个山西道监察御史竟然把主要打到了赵欣的身上,赵欣和李宏宇可是被视为齐楚浙三党未来的党魁,两人要是现在离开的话对齐楚浙三党影响非常之大。
尤其是赵欣,赵欣与李宏宇不同一直留在京城,跟京城各派势力都有不错的交情,更是天启帝信任的近臣,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她比工作重心在海关司的李宏宇对齐楚浙三党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