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圣旨到(2 / 2)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1903 字 2天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湖广襄阳府江口县白河镇人氏李宏宇,年少尤为,忠君忧国,穷一家之力尽辽东边防之事,朕对此甚是欣慰,故特检其入学北雍。”

杨瑜见状打开了手里的圣旨,尖着嗓子抑扬顿挫地宣读道,“另,李宏宇之母赵氏教子有方,特赐敕其为正七品孺人,为天下之表率。钦此!”

“李宏宇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听了圣旨上的内容后,李宏宇面色不由得一喜,连忙再度磕头谢恩。

他入学北雍事小,没想到赵氏能成为大明正七品的命妇,这样的话他无疑将安心许多,赵氏有了这个头衔和万历皇帝的圣旨,那么襄阳府地面上就没人胆敢招惹她。

所谓的“北雍”指的就是北京的国子监,永乐皇帝迁都北平后,大明实行的是两京制,即有两个京城,一个是北平城,号称北京,另外一个是金陵城,号称南京。

当然了,北京是大明中央衙门,也就是俗称五府六部的所在地,不过南京也有与北京一样的一套中央衙门,也有着五府六部。

北京的五府六部和南京的五府六部级别上平行,相同职务官员的官阶一样,只不过南京的五府六部进行了瘦身,人数和规模远逊北京城的五府六部。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永乐皇帝迁都的时候北方边境不稳,面临着蒙元残部的袭扰,永乐皇帝执行“天子御国门”的国策把京城签到了北平城,但又担心你北平城距离敌人太近,因此考虑到北平城沦陷的可能。

届时,大明的皇帝可以迁到南京城继续坐镇指挥,由于南京城里也有一套中央衙门,可以立即投入运作,不至于国家军政事务被耽误。

久而久之,两京制就保留了下来,这意味着大明有两个国子监,北京城一个,号北雍,南京城一个,号南雍。

由于北京城的中央衙门负责大明事务的运作,故而印章上刻着“大明某部”的字样,作为陪都性质的南京城各衙门的印章上刻着“南京某部”的字样,以此作为区分。

所以,北京的国子监又被称为“大明国子监”,南京城的国子监只能称为“南京国子监”。

作为大明的最高学府,能进入国子监可是光宗耀祖的行为,而且里面的监生可以直接参加乡试,也可以入仕为官。

当然了,像刘东福这种靠捐献财物获得国子监监生资格的捐监监生不能直接参加乡试,不被视为监生的“正途”,需要通过提学官大人的考核,但通过率要远高于州府的生员。

有了万历皇帝的这道圣旨,那么只要李宏宇没有考中进士,就可以待在北京的国子监里就读,他是监生中的“恩监”,故而获得了踏入官场为官的资格,有机会从监生入仕。

不过,在大明的文官体系中,两榜出身的进士才是官场的正统,才能位居朝堂高位,所以李宏宇自然不会满足小小的监生了。

“李案首,皇上的这道恩旨杂家还要赶赴白河镇向令母宣读,因此这道恩旨杂家就不给你了,届时交由令母保管。”

杨瑜收起了圣旨,笑眯眯地向李宏宇说道,“皇上对李案首期望甚高,李案首可不要让皇上失望呀!”

“多谢钦差大人提点,在下一定鞠躬尽瘁,报效皇恩。”

李宏宇闻言微微一笑,他自然知道这是杨瑜在客套,万历皇帝哪里会在意他这么一个小卒子,但他不能表现出来,笑着向杨瑜说道,“钦差大人,如今天色已晚,不知大人可否赏光,让在下略尽地主之谊。”

“李案首好意杂家心领了,巡抚大人已经备好了酒宴,那就等下次有缘再聚。”杨瑜微微一笑,在仪仗的开路下大摇大摆地离去,李宏宇领着李家的人把他送到了门外。

杨瑜这次并不仅仅向李宏宇和赵氏传旨,他还带来了万历皇帝褒奖湖广巡抚衙门以及襄阳府、江口县等衙门官员的圣旨,因此巡抚李郁自然要设宴给杨瑜接风洗尘。

“三弟,咱们李家还从没接过皇上的圣旨,这一下你可光宗耀祖了。”等杨瑜一行人离开,李宏庆笑着向李宏宇说道,脸上挂着兴奋和激动的神色。

李宏宇闻言笑了笑,说实话他也没有想到那一万两银子竟然换来了如此丰厚的回报,这一下襄阳府质疑他的那些人可以乖乖地闭上了嘴巴,那些人目光短浅,只顾着眼前的这一点点利益而已,燕雀岂知鸿鹄之志!

“少爷,有一件事差点忘了,宜少爷从大牢里传来了话,要吃糖醋鱼。”这时,一旁立着的柔儿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走上前一步低声向李宏宇说道。

“你安排一下,我明天要去大牢探监。”李宏宇闻言眼前不由得一亮,沉声嘱咐道。

糖醋鱼是李宏宇与李宏宜约定的暗号,意味着李宏宜想到了明月阁一案的重要细节,故而他自然要去大牢里见李宏宜。

“我这就去办。”柔儿莞尔一笑后点头答应了下来,自从上次沈伯诚牵了线后要想见李宏宜就容易了许多,钱也花对了地方,不至于白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