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李世民的变数(1 / 2)

撼唐 一包黄果树 1857 字 4天前

潼关,赶来传旨的宦官已经被李世民送走,安置在偏房里,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李世民在书房里,手中拿着圣旨,冷笑不已,在圣旨里,父皇要求他迅速南下,支援正在攻打襄阳的齐王李元吉。

对于这样的安排,李世民嗤之以鼻,他本来就和李元吉关系不佳,虽然是同父同母的同袍,但两人之间没有什么感情,有的只有仇恨,当然这种仇恨只是两人部下之间的仇恨,比如说当年谢叔方和段志玄为了某个女子争风吃醋过,又或者是李元吉对尉迟敬德的不满。

去救李元吉,或者说去帮李元吉立功?这在李世民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说,他还有事情要办,怎会去免费帮助李元吉?这一点都不划算呀。李世民在放下了圣旨,在书房里踱步半响,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是良机了。

父皇已经下令要他南下,他可以借着这个名义开展他的计划,而不至于让人过度怀疑。想到此,他迅速召集了心腹,将已经商定的计划逐步说了出来。众人连连点头,纷纷站起身来离去,按照计划行事。

潼关以东的函谷关,曾经是天下第一关,此关已经历经岁月的洗礼,已经不复昔日之雄壮。纵然是如此,作为大郑帝国的前沿,函谷关依然是对抗关中势力东出最为有利的地方。

王弘烈站在城墙之上,目视着西方。叔父已经带领大军南下,而他驻守在此地,就是为了防止李世民。王世充在临走之前,再度写了一封书信给他,要他务必守好函谷关,力保洛阳的西大门不失,这样,大郑在夺取了襄阳之后,才有余力对抗李唐。

连日来,王弘烈每天都会来城头上巡视,就是为了防止唐军突然杀来。西风狂啸,城墙上军旗猎猎作响,王弘烈紧了紧衣袍,希望尽快下雪,这样道路难行,唐军对函谷关就没有了觊觎之心。

就在王弘烈在城头上巡视的时候,函谷关外,一个黑点迅速变大,王弘烈凝目一看,只见是一匹战马狂奔而来,顷刻之间,战马翻越了枯草遍地的平原,抵达到了函谷关外。

这名骑兵的打扮与郑兵显然不同,在城头上的几名郑兵顿时陡然紧张起来,王弘烈眯起了眼睛看着来人,他自然是不必紧张,这一名骑兵,难道能攻下函谷关吗?

那名骑士在离函谷关只有十几步的地方停了下来,他拱拱手,道:“我是大唐的使者,特送来书信一封,还请楚王一阅!”

王弘烈挥挥手,示意士兵打开城门,那名唐兵拍马而入,到了城墙门边,跳下战马,匆匆跑了上去,看见王弘烈,道:“楚王,这是秦王亲笔所书,派小人送来,还请楚王一阅。”

王弘烈身边的亲兵走上两步,接过书信,然回身递给了王弘烈。王弘烈拆开,从里面取出了信纸,展开一看,不由微微皱眉:“秦王要借道朱阳关,赶赴淅阳郡?”

那名唐兵拱拱手,道:“正是,秦王所言,尽在书信中。”

王弘烈又将目光盯在了书信上,在信里,李世民说,由于齐王正在攻打襄阳,虽然唐军兵力占优,但襄阳坚城,不是一时半会能攻下的,而大唐陛下已经下令,要他支援齐王。为了尽快地抵达襄阳,只能借道走朱阳关。

大唐和大郑都是盟友,这一次联手攻打逆隋,李世民希望大郑能一尽盟友的责任,将朱阳关要道贡献出来,供唐军使用。李世民说,只要用一日,他就能带领大军全部走出朱阳关。

王弘烈略略沉吟,让人带了唐兵下去休息,自己就在城墙上踱步思考起来。朱阳关位于弘农郡和淅阳郡的交界之处,由于西靠秦岭,东接伏牛山,此地的位置异常重要,不过对于大郑来说,反而是个负担,因为此关在函谷关以西,既不能保护纵深,也没有实际的意义。

王弘烈决定同意李世民从朱阳关通过,如果李世民南下淅阳郡,不仅会对隋军造成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消除了唐军对函谷关可能的进犯,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对大郑都是极为有利的,想到此他匆匆走下了城楼。

半日后,李世民就接到了王弘烈的书信,他眯起了眼睛,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他立刻宣布了命令,唐军早就准备妥当,次日一早,朝着朱阳关前进。一路上,不时发现郑军的斥候,不断将消息报告给王弘烈。

从潼关到朱阳关不远,唐军一路疾奔,只用了一天,就在夜间抵达了朱阳关,朱阳关守将接到消息,将唐军安置在关北,唐军早早休息。深夜时分,王弘烈接到命令,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唐军已经在朱阳关外驻扎,看来李世民是一心一意想要南下了。

当夜,郑军心情都放松了下来,却并不知道,在夜深之后,朱阳关外,唐军大营李世民亲帅五千士兵,偷偷摸出了大营,一路朝着函谷关狂奔。在一夜之间,李世民奔出了将近百里,在清晨时分,带着士兵进入广阔的伏牛山中休息,保存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