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节(1 / 2)

戾王嗜妻如命 昭昭 2182 字 12天前

死,需要胆量与勇气,你有,就干脆果决些,不要做些寻死腻活的事情,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吃苦头的还是你自己。

如果不想死,就好好想想,到了那人那里,你也未必就是跟其他人一样的下场,凡事总要去做了才知道结果,一味地以消极态度对待,什么都不做,自然不会有任何结果,毕竟,那种男人,你不能指望他会看上你一张脸,你给他甩脸子,他都百依百顺的伺候你。你该拿出对待晋亲王的态度才是,男人那一身皮囊,才更加不值得追逐,只要不是不堪入目,勉强过得去就行了。言尽于此,你且好自为之。”轻拂衣袖而去。

苏婷啪嗒啪嗒的掉眼泪,越哭越凶,以致嚎啕大哭。哭完了,该面对的还得去面对。

哭完了,苏婷让人给她备水,沐浴更衣上妆,她是开明府的第一美人,就该有第一美人的仪容姿态。

一番仔仔细细的收拾,又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人,只是,比起往昔,身上似乎多了一些“沉静”与“内敛”,在有些人眼中,大概会更加的吸引人,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大概会觉得她变得呆板木讷,不再那么风情无限。

而苏婷的嫡姐,去见了她的亲娘巡抚夫人,说些母女间的体己话,不知怎的,又说到苏婷身上。

与往常不同,巡抚夫人不再是冷淡以对,而是开口让女儿不要再为难她,“……她也不过是个可怜人。”

“娘,你怎么突然这么说?”她可是记得,那个女人的出现,她娘是何等的伤心,她娘那时候有多恨,就算后来看开了,对那对母女也没什么好脸色。虽然意外,但还是察觉到了她娘的异样情绪,“娘,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没什么。”有些事情不能说,也不想磨灭了女儿对她亲爹最后一点孺慕之情。如果知道自己的父亲,狠绝无情到那种程度,不知道该有多伤心难过。

本来还想再说什么,不过看他娘不欲再多言,也就没再问,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事。

苏巡抚不知何时回了府,让人叫来苏婷,看她的仪态表情,似乎就已经知道了所有人的事情,便没有多言,倒是又做了一回慈父,让她好生养着,却没问过她是怎么伤的,他关心的,只是苏婷在此行过程中,李鸿渊与靖婉的所有言行。

苏婷也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诉他,虽然不算是一字不差,但大致上没什么误差,也没有带入个人的强烈情绪。

苏巡抚听完,面上看不出任何的异样,将苏婷给打发了,然后坐在远处,一边喝茶,一边静静的思考。最后的重点竟是:晋亲王妃!

骆沛松留了饭,不管李鸿渊愿不愿意,只要靖婉点头就可以了,反正骆沛松算是看出来了,在这种小事情上,完全不用询问某人的意见,靖婉说“是”,他就不会出言反对,简直就是“妇唱夫随”。

身为女方的长辈,再没有比这更值得高兴的事情了,毕竟,骆沛松对活阎王的“忌惮”可没自家兄长那么深,有话说话,训了就训了,最多不过过两天就拍拍屁股走人,完全不用担心他会被穿小鞋什么的。不过,骆沛松发现,自己还是小瞧了活阎王的度量,在婉丫头的事情上,那心眼或许是比针尖还小,但其他的,完全不像是他打听到的那般睚眦必报,当真是指着他的鼻子骂一顿,他也能面不改色,他知道,这其中不是没有婉丫头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也更加可以看出,这个人,越发的深不可测,无权无势?一无是处?说不得这夺嫡之争,这才是最大的变数。

骆沛松游离在京城之外,但不代表他对骆家之事就全然漠不关心,相反,骆家有他最在意的人,是他的根,他很清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在外逍遥,不是没有他兄长的关系,他相信,如果骆家出了什么事,就算他没有被牵连,他日后行走在外,也必然会遭到排挤,说不得为了斩草除根,他死在哪个犄角旮旯都可能。

思及此,骆沛松觉得,自己或许该回京,有必要找兄长好好的聊聊。

骆沛松的膳食,跟其他博士一样,都是开明书院的人统一配送,而得知有王爷王妃在,自然得加菜,不过,就算是加,也不像开明府的官员那样,用尽了百般的心思,这菜品的数量上也是远远不相及的。

对于开明府的官员们那样的贬损,在这时,他的胃口倒显得不错。

因为靖婉在,又没让江万里避开,再次采用一案一席,再加了于仲擎跟史大人。

在对李鸿渊的感官改变之后,骆沛松也不再刻意的横挑鼻子竖挑眼,心平气和的与李鸿渊说话。

李鸿渊的话依旧不算多,但是,不管说什么,他都能接得上话,而且,每每却能说道点子上,甚至一针见血。便是谈书论学,也绝对不在话下,除了靖婉,大概就没有不吃惊的。江万里虽然为人内敛不张扬,但是,他自持,年轻一辈中,在才学上,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人应该不多,遇到了倒也不奇怪,只是当这个人是一位皇子,一位年轻的亲王,那可就实在太意外了。

皇子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从来不会有人将他们往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方面培养。

如果在才学上勉强齐平的话,晋亲王对凡事的理解,就是他远远不及的,他似乎站在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带着“指点江山”似的气度,别说是他受益,包括骆沛松竟然都从中得到了感悟。

想想也是,李鸿渊经历了前世今生,就算他经历的全部岁月还是比骆沛松差一大截,他阅历过人生的悲苦,尝尽了心酸,经历了国家的动弹,看尽了战场的悲壮,也使得一个国家从风雨飘摇到繁荣昌盛,最后更是体味了死亡,这些方方面面,有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自然是看的宽,见得广,理解得深刻。